在线客服
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长沙办 0731-88922097

株洲办 0731-22867780

新闻资讯

NEWS

文章详细

四分法识别库存和浅谈库存的合理性
专栏:其它
发布日期:2018-10-18
阅读量:5488
作者:佚名
收藏:

        长沙兴特通用电气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以来,代理莱尼、缆普、万可、西门子、布莱围世、卡潍等世界顶级品牌,服务于轨道交通、工程机械、人工智能装备、新能源、生物医疗等行业,累计采购、销售物料达3500多种,年平均滚动物料达1000多颗。

1545016370875052237.png

        面对各大项目型的VIP客户,都是“订单驱动,在ERP系统里没有相应的预测,按项目进度需求提货”等规律,如何制定“准确度最高的需求预测”、“科学合理地制定库存计划”,最终提高“供应链执行,弥补先天计划的不足”,以降低“供应链库存风险”成为公司自上而下的管理课题。

    近期,公司内部组织学习,认真研习了库存“四分法”以及探讨库存的合理性。         

  

    四分法的对象是整个供应链的库存,包括在途和在库。在途库存虽然不在我们的仓库里,但也是我们的库存,因为订单已经下达,供应商迟早会送来的。(摘自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《供应链的三道防线:需求预测、库存计划、供应链执行》)

   下面以元器件为例,熟悉了解库存的四分法。

   1.  周转库存:维持客户生产正常的周转所需,对零部件、元器件来说就是制造周期和运输时间。此类库存的风险相对较低,设计变更、需求变化是最大的风险源。

   2.  安全库存:为应对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而设立。在信息系统里,安全库存设在那儿,就会一直驱动供应。所以,安全库存不“安全”,需求变化了,如不及时调整安全库存水位,最后会形成过剩或缺料。

   3.  过剩库存:理论上,一旦超出周转和安全库存,就是过剩库存。实践中,出于各种原因,比如库存不齐套,客户订单推迟,企业总会有一定的过剩库存。所以,一定范围的过剩库存并不可怕,比如2~3个月内可以消耗掉的;可怕的是超出部分,呆滞的风险就更大,成为风险库存。

   4.  风险库存:所有的库存都有风险,但超出周转、安全和过剩库存的部分风险最大,这里专门设为“风险库存”以区别对待。对企业来说,从上到下,一定要特别关注风险库存。


    某公司统计公司产品的在库和在途库存合起来有数千万元, 在年营业额过亿的经营情况下,都觉得所有的在库和在途都是根据客户的项目进度而备货的,所以库存金额大致是合理的。但根据四分法,从严格意义上讲,只有周转库存是真正“合理”的。而即便是周转库存,也会因为周转周期不合理而变得不合理。安全库存有一定的合理性,这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不完美的世界,需要安全库存来应对需求、供应的不确定性。但是,库存计划一刀切,安全库存水位设置不合理,安全库存就又不合理了。过剩库存看上去不合理,但也有合理之处,比如客户推迟提货,物料不齐套等,跟我们的计划与执行能力有关。风险库存的不合理性就更高。当然,有时候由于策略采购等,比如批量买入大宗原材料等,这样的风险库存也会有一定的合理性。

    这也再次说明,库存的合理与否是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,没有黑白分明的答案,我们一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。库存的四分法呢,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框架,来识别和判断不同库存的风险。

    而讨论库存多少合理是个伪命题,至少走不到哪里去。或者说,从绝对数量上讨论库存合理与否没多大意义。但是,从相对数量出发,讨论库存的增量却有很大价值,即截取某个时间点的库存作为基数,然后根据业务量的变化,判断库存量的变化是否合理。

    我们知道,要做生意,就得有库存。生意量增加,库存也会增加,但增速应该低于业务增速。比如业务增长了20%,库存增量要低于20%,否则规模效益到哪里去了?而库存的边际周转率呢,就是对业务的单位新增量,新增库存要达到的周转率,这是考核库存控制的一个更有效指标。

    库存的边际周转率是如何计算的呢?假定是个两阶段的库存体系:总库和子库。总库一般会放4周的库存,子库放3周,加起来就是7周的库存,库存周转是7.4次(52周除以7周)。因为规模效益,针对新增业务,假定总库会增加3周的库存,子库增加2周的库存,加起来就是5周,也意味着库存的边际周转率是10.4次(52周除以5周)。这意味着如果过去一年的业务增长了,增量部分的产品成本是3个亿,你的库存增量不得超过2885万(3亿除以10.4)。

    而为什么对于新增业务,库存的边际增值会递减?这就得回到库存的构成:周转库存和安全库存。周转库存与业务量成正比,即周转周期乘以平均需求。看得出,周转库存是没有边际效益递减或递增的,而安全库存有——当业务越多时,相对的变动也就越小,需要的安全库存也就越少。这就是规模效益,必须在供应链计划和运营的结果上体现出来。

    当然,这里两个基本的前提:新增业务是原有产品的销量净增,而且供应网络也维持不变。在现实中,这两个假定往往难以实现。比如有的企业是通过导入更多的新产品或者新型号,增加了产品的复杂度。而这些新增的产品或型号呢,往往是针对一些差异化的需求,规模效益更低。另外,企业为增加销量,往往进入一些“边角料”地区,全国化或者全球化。伴随而来的是供应网络的复杂化,比如增加更多的仓储和配送中心,增加了更多的库存点。与新产品、新型号类似,这些库存点也经常导致规模效益递减,伴随而来的就是库存的边际回报更低。

    所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,我们只要随时记着,所有的短缺,都是以过剩结束;大多过剩,都是在短缺时造成。计划采购团队处于最前线,库存量增加时要定期分析相对合理性,要综合分析各部门数据,尽可能降低风险库存,要居安思危,慎始如终。   

           
 

上一页:找不到相关信息
下一页:工业传感器选型的关键